榜样学习 | 李兰娟院士:73岁再赴抗疫最前线

发布者:新闻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3-16浏览次数:37


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人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那些冲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让所有人动容。

这其中,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李兰娟。和17年前面对“非典”一样,她再次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抗疫最前线。1月中旬以来,李兰娟和其他院士专家深入防控疫情现场,从病毒溯源、临床救治方案、中医药防治等多方面科学研判,形成并提出有关防控策略、疾病诊治等多条重要建议。在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召开的发布会上,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她还和钟南山等院士一起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21日,李兰娟院士再次出发,率领浙江医疗队驰援湖北省武汉市。

再赴武汉,李兰娟有着自己的期望。“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进入关键期,危重症病人抢救更为紧迫。浙江在抗击H7N9时,创建了一套‘四抗二平衡’的浙江经验,这次我们将把这个经验用到武汉的危重病人抢救中去,希望能够救治更多的病患!”

有人问她,具体会在哪里工作?李兰娟回答:“去哪里要服从安排,我自己希望去金银潭医院,就是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的医院。”

李兰娟说她做好了长期在武汉奋战的准备:“与那边的医务人员共同奋斗,把病人救治工作做好。”而谈及归期,她表示,“至于什么时候回来我自己还没考虑过。”

凌晨4点下火车后,李兰娟团队就开始在医院昼夜不停,连续开会,深入一线,争分夺秒地阻击疫情。树兰(杭州)医院副院长汤灵玲说,李兰娟院士工作太忘我了,每天只睡3个小时。24日,经过昼夜奋战,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一出,举国沸腾。这无疑为连日来的抗疫战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在这场攻坚战中,李兰娟院士继续带领着团队日夜奋战,研制新型肺炎疫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称赞她:“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从医,圆一个救死扶伤的梦

1968年,依靠助学金读完高中的李兰娟回到家乡——浙江省绍兴夏履桥村,执拗的她放弃人人羡慕的代课老师岗位,选择去当赤脚医生。全村1300多个村民,没有一个不认识她。李兰娟经常目睹辛苦劳作的村民遭受腰背疼痛的情况。为了能为乡亲们纾解病痛,她去浙江省中医院学习中医针灸技术,把经络书背得滚瓜烂熟。而这是她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医学,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乡亲们做点事。

两年后,因为业务能力突出,李兰娟以“赤脚医生”的身份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毕业后进入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全国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80%。李兰娟和她的团队努力钻研了10多年,终于创立一套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已经成为全世界医治人数最多、治疗技术最为成熟的人工肝系统。2013年,以她为第一完成人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创新,永不停息在路上

作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200511月,李兰娟以中国传染病学第一人的身份,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当同事们纷纷向她表示祝贺时,她却显得非常平静淡然:“当选为院士是一份责任和使命,我的角色永远是医生。”

研发出“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后,李兰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她和团队继续奋战在科研一线,揭示了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她提出了系列防治措施,在浙江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2013H7N9禽流感来势凶猛,她带领的团队在5天内迅速发现突发疫情病原,并第一时间向世界公布了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随后又证实,活禽市场是人感染H7N9的源头。在此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全国大规模关闭活禽市场,减少了人感染的风险,迅速控制了疫情传播。

短短20年,从研究空白到领跑全球,李兰娟团队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微生态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20153月,在卢森堡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微生态联盟大会上,李兰娟出任大会主席,这也是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第一次当选这一领域的主席。

李兰娟说,科学家精神就是对科学不断探索的求知精神,它既包含开拓创新,也包含坚韧不拔,面对失败和挫折的百折不挠。

公益,尽最大可能燃烧光和热

为使全国各地更多的重症肝病患者享受到先进医疗技术带来的福音,从2001年开始,李兰娟每年举办培训班,无偿将她的人工肝技术推广到全国。

 “全国有那么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来就医,而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才是最好的结果。”李兰娟说。如今,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治疗患者2000多例,显著提高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生存率。她还多次举办全国乃至国际人工肝会议,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在李兰娟看来,受益于社会,就应加倍反哺社会。她与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郑树森一起捐资,联袂社会各界力量成立“树兰人才基金”,奖掖在医学科研和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杰出科技人才。为确保评选公平、公开和公正,所有评选均委托中华医学会成立的评审专家库,参照国际惯例独立评审。201911月,第六届“树兰医学奖”颁奖,有1位外籍专家、2位院士和10位青年获奖。

李兰娟以治病救人为天职,无论“非典”还是禽流感,始终坚守在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线。她潜心国际前沿课题,从人工肝到微生态平衡、再到H7N9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研究,开拓了一片又一片的未知领域。她给自己,也给立志从医的后辈们16字座右铭: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类。

此次,李兰娟院士再次出征,她肩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让我们一起祝福她,期待她早日凯旋。